公元前74年,昌邑王刘贺被霍光拥立为帝,但他在位仅27天就被废去帝位。随后,刘病已在邴吉的推荐下,成为霍光推举的皇帝,即汉宣帝。
当时,嫡长子刘奭仅几个月大。在汉宣帝登基两年后,刘奭的生母许平君被霍光的妻子霍显毒杀。尽管汉宣帝察觉到皇后之死背后有蹊跷,但在霍光的影响下,此事最终被搁置。
汉宣帝在群臣的建议下,很快便册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然而,霍光去世后,汉宣帝将刘奭立为太子,霍氏一族遭受了彻底的屠杀。霍成君也被废去了皇后之位,幽禁在冷宫之中。
公元前49年,汉宣帝刘询去世,太子刘奭继位,成为汉元帝。同时,汉宣帝的第三任皇后王氏也晋升为皇太后。这一事件标志着西汉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汉宣帝少年时期的玩伴王奉光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的王皇后,是他的女儿。从前,王奉光与刘病已斗鸡走狗,常常借故输钱给自己。后来,汉宣帝继位后,出于对旧日的怀念,将王奉光的女儿纳入了宫中。
皇后许平君过世后,汉宣帝将王氏晋升为婕妤,并把太子刘奭交由她抚养。王婕妤虽然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但她全心全意地照顾太子,毫无怨言。
汉宣帝诛灭霍氏一族后,将王婕妤册封为皇后。在汉宣帝驾崩后,王氏晋升为皇太后。历史上,她被称为邛成太后,正是她将王政君引入后宫,这为西汉的衰落拉开了序幕。
1
公元前57年,十八岁的太子刘奭,在汉宣帝的见证下举行了成人礼,当时西汉正处于强盛时期,四夷纷纷来朝献贡。汉宣帝正值壮年,威武有力。而太子刘奭更是孝顺有加,深受众人尊敬。宫内宫外一片祥和之气。
然而,随着太子的成长,汉宣帝对刘奭的喜爱逐渐减弱。
当时,汉宣帝为刘奭选择的老师都是儒生。刘奭性格柔仁,非常喜欢儒家经书,因此对汉宣帝重用严刑酷法的官吏表达了不同意见。
汉宣帝接连处死了盖饶宽、杨恽、韩延寿等大臣,加之太子刘奭时常劝谏进言,认为陛下持刑太深,应该多用儒生治国。
汉宣帝听到太子对自己的施政颇有微辞,对此他感到十分不高兴。他严肃地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应兼用霸道王道,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教化,不应完全依赖儒家来教化民众。那些庸俗的儒生大多缺乏见识,只会古事非今,不坚持原则,这样的人不能委以重任。”
汉宣帝在历史上似乎非常重视儒教,但他并非刻板的书生皇帝,而是在真正的施政过程中更追求实事求是,注重实际结果。
其口中的霸道不仅涵盖了先秦法家的治国之道,还包含了《春秋》、《诗》、《尚书》、《礼》等典籍。
因此,太子提议使用儒生,这一举动引起了汉宣帝深深的叹息。叹息之余,他更是指出:“将来会扰乱我刘氏皇族的人,就是太子!”
汉宣帝所说的话,其重要性不可忽视。身为太子,可能导致国家陷入大乱,这无疑表明了他的意图。这难道不是意味着他有意更换太子吗?再者,汉宣帝对张婕妤宠爱有加,这也显示出他对淮阳王刘钦的深厚喜爱。
淮阳王刘钦是汉宣帝的次子,他对律法研究充满热情,聪明伶俐,与汉宣帝颇为相似。因此,汉宣帝曾多次在朝堂上赞扬刘钦:“真我子也!”
刘奭通过对他两位儿子的褒贬不一,使得群臣对他的支持产生了一些动摇,导致太子之位变得岌岌可危。
汉宣帝对刘钦的喜爱是肯定的,但他从未考虑过废除刘奭的太子之位。这主要是因为刘奭的生母许平君,在汉宣帝微贱时期,曾与他共度昔日时光,这份旧情谊使他难以下狠心。
二则是因为刘骜深受汉宣帝喜爱,得以经常跟随在汉宣帝身边,每次游玩宴请时,汉宣帝都会公开称其为太孙,表示刘骜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基于这两点原因,刘奭的太子地位得以稳固。因此,在汉宣帝驾崩之后,刘奭便成功地继承了皇位。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母亲对于太子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刘奭的儿子也是一位优秀的接班人。
刘奭出生于民间,为人柔仁。做太子之时,他拥有数十房姬妾,但最宠爱的当属司马良娣。可惜的是,司马良娣红颜薄命,她未能在刘奭身边享受几年便病重了。
弥留之际,司马良娣紧握刘奭的手,满含悲愤地说道:“我并非命途多舛,而是遭受他人的妒忌。她们接连不断地诅咒我,使我陷入如今的困境。”
司马良娣话刚落地,便咽气在刘奭的怀抱中,刘奭对她的遗言深信不疑,自此之后便病了一场。病愈之后,他变得闷闷不乐,对宫中其他姬妾更是心生怨恨,全部都弃之不顾。
刘奭身为太子,肩负着大汉未来的继承重任,因此养育下一代是一项政治任务。
汉宣帝得知此事,深恐刘奭因女色而疏远,甚至断绝皇脉,因此王皇后为他精心挑选了几个出身良家、年轻貌美的宫女,纳入宫中。
王皇后在后宫精心挑选了五个美人,但她明白,太子独自挑选可能一无所获。因此,她利用刘奭前来拜见汉宣帝的机会,将这五个美人带到太子面前展示,让他从中挑选。
刘奭此刻心中所想仍是司马良娣,他任由这五个美人在他面前晃悠了几遍,却不愿多看一眼。然而,王皇后却十分关心此事,不断派人催问刘奭看中了哪个。在无奈之下,刘奭随意指了一个。
侍奉在侧的小太监见太子不上心,又见王皇后不停催促,心中焦急万分。他见太子胡乱一指,为了完成任务,将离太子最近的王政君推了出来。小太监将结果汇报给王皇后,因为这是太子指明的任务对象。
王皇后见到太子选择了王政君,心中十分欢喜。她希望王政君能够帮助太子摆脱对司马良娣的相思之苦,因此立刻派人帮助她梳妆打扮,并亲自派遣官员将其送入太子宫中。
刘奭虽不喜王政君,然积郁日久,年轻气盛,当夜便宠幸了她。春宵一度后,王政君果然如众人所期待,竟有了身孕。
当时,太子后宫中有十几位姬妾,但无一曾有喜讯传出,连被独宠七八年的司马良娣也无法怀孕。然而,王政君仅承宠一夜便成功怀孕,这一消息让汉宣帝和王皇后十分欢喜。
公元前51年,王政君为太子诞下首位皇子,汉宣帝闻讯大喜,为其赐名刘骜,字太孙。汉宣帝对这位皇儿寄予极高期望,盼其成为大汉王朝的明日之星,而王政君因子得宠,地位在太子后宫中扶摇直上。
王政君出生于魏郡元城,她的父亲王禁是汉朝的中级官员。到了婚嫁年龄,王禁将她许配给一户人家,不久后男方便因病离世。
王禁为了攀附权贵,之后又想把王政君许配给东平王当妾室,然而,刚收了聘礼不久,东平王就一命呜呼了。由于接连不断的新郎离世,王禁心生一计,赶紧请来卦师为王政君卜卦。
卦师对王禁神秘兮兮地说道:“你女儿是梦月入怀的,日后贵不可言。”
王禁听卦师所说后,十分高兴,随即为王政君请来老师教授才艺,包括琴棋书画等。王政君学成之后,王禁便将其送入宫中,成为家人子。
在宫中,家人子的地位非常低微,比起妃嫔中等级最高的婕妤足足低了十四级。然而,就是这个地位卑微的家人子,却生下了大汉王朝未来的继承者,最终她凭借此子一跃成为后宫中最尊贵的皇后。
汉元帝继位后,汉朝政治日益腐败,天灾频发,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导致农民负债人数加剧,各地民变不断爆发。
社会形势如此严峻,按理说应当运用强有力的手段,然而汉元帝却选择逆潮流而动,继续大力宣扬儒术,丝毫不顾及社会聚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处理当下形势时,他本应采取霸道而非儒术,以符合严峻的社会形势。
汉元帝登基后,立即发布诏令尊崇孔子,并以皇帝的名义祭祀孔子,同时对孔子后人也给予了大力褒奖。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儒家在汉朝的社会地位。
汉元帝之后,公开选拔官员以儒家标准,使朝廷上下竞相以此为荣。为了取得皇帝的青睐,儒生们纷纷以儒家经学为炫技的对象,于是大批儒生涌入大汉朝廷。
儒生入朝后,汉元帝的施政逐渐转向以儒家经学为模板,各项政令和诏书均引经据典。大臣们的疏奏若不符合儒家精义,往往会被汉元帝严厉斥责。
汉元帝的根本目的在于借助儒家思想来缓和当时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然而,在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儒家治国策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愈发显著。
虽然我为汉元帝输送了大批人才,但他们上位后却将儒家经典的深意抛诸脑后,更看重财富和名利,以中饱私囊和尸位素餐为重。
朝廷的各级政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地方和中央蝇营狗苟之辈无处不在。更严重的是,不少迂腐的读书人进入了各级政府机构,导致官和吏的界限更加分明,行政效益日渐低下。
汉宣帝在临终之际,为汉元帝留下了三位辅政大臣。然而,汉元帝继位仅一年有余,三位辅政大臣便陷入内斗之中。最终,石显取得了胜利。
石显虽然身在宫中,但他早已与外朝的大臣结成党羽,势力盘根错节。汉元帝身体孱弱,起初他试图通过石显来掌握朝廷内外大权,但结果却导致了权力的旁落。这使得太傅萧望之被迫自杀,少傅周堪也被贬为平民。
由此可见,汉元帝刘奭虽长于深宫,但易欺而难悟,其治国水平与汉宣帝相去甚远。而宦官石显之所以能够专权,从根本上讲离不开汉元帝的纵容。这也揭开了西汉时期宦官乱政的序幕。
然而,汉元帝时期的动荡和后宫的争斗让太子时期的司马良娣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淡去,他关注的焦点转向了汉宣帝后宫中得宠的两位妃嫔,她们不断在风云中掀起波澜。
2
汉元帝登基称帝后,便不再为司马良娣的离去而思念,反而开始偏爱傅美人及冯美人。
傅美人是上官太皇太后身边的侍女,在她被派去服侍刘奭之后,她凭借温柔解语和有心计的特点,逐渐赢得了刘奭的欢心。在刘奭被立为太子之后,她更是为他生下次子刘康。当刘奭登基后,她被封为婕妤。
"冯美人本名冯媛,她的父亲是大将军冯奉世。在汉宣帝时期,冯奉世曾以汉朝使节的身份,率领驻国大军成功地击伏了莎车国,并未进行战斗。"
冯美人比傅美人晚入宫,但她为汉元帝生下了三子刘兴。因此,如同傅美人一样,她因母凭子贵而被封为婕妤。
汉元帝对两位妃嫔都宠爱有加,当时,王政君已被册立为皇后,刘骜也被立为太子。因此,汉元帝只能将次子刘康封为定陶王,三子则被封为中山王。
当时,婕妤已经是妃嫔中的最高位份,但汉元帝认为这仍不足以彰显冯婕妤和傅婕妤的生育之功。因此,他在婕妤封号之后增加了一个新的封号“昭仪”,以昭显其仪。
"冯昭仪和傅昭仪,两位高位嫔妃育有一子且同时受汉元帝宠爱,两人之间一直存在激烈的暗中竞争。"
汉元帝与众多嫔妃一同来到皇家园林观赏野生动物,其中猛兽搏斗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正专注观看之际,突然一只黑熊从笼子中窜出,径直向看台冲去。
看台上的妃嫔见黑熊直扑而来,惊吓得花容失色,纷纷慌忙逃命。汉元帝仿佛受到惊吓,呆呆地坐在原地,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如同被吓傻了一般。
冯昭仪见状,挺身而出,站在汉元帝身前。汉元帝身边的侍卫也立即行动,护在两人周围,将黑熊斩杀。最终,这一事件有惊无险地解决。
汉元帝在惊魂稍定后,看着护在身前的冯昭仪,询问:“在众人皆向逃窜之时,为何你敢上前阻挡?”
冯昭仪回答道:“猛兽一旦抓住一个人后,通常就会停止攻击其他人。我担心黑熊会伤害陛下,因此我愿意以身阻挡。”
汉元帝对冯昭仪的勇敢和忠心赞赏不已,因此,他对冯昭仪的情感不仅限于恩爱,更多的是敬重。
冯昭仪的行为让汉元帝对其产生了高度的敬重,这令同为昭仪的傅氏感到很不悦。女性的情感犹如春山之上的云彩,易生怒意且难以平息。因此,傅氏对冯昭仪心生怨恨,暗自憎恨她。
汉元帝驾崩后,刘骜继承了皇位,即汉成帝。由于刘骜在位期间无子,他选择立弟弟刘康之子刘欣为太子。刘骜去世后,刘欣顺利继位,其祖母傅昭仪也因此晋升为大汉王朝的太皇太后。
而在另一方面,冯昭仪的儿子中山王刘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一个不满周岁便继承王位的孩子,他被授予中山小王的封号。
小中山王体弱多病,经常惊风昏厥,冯太后亲自带在身边教养。汉哀帝刘欣得知冯太后的贤名后,特意派御医张由前往中山国为小中山王看病。
谁料,张由却因患有间歇性的精神疾病而感到惊恐。当他到达中山国后,突然发病,未见到冯太后和小中山王便匆忙逃回长安。然而,当他进入长安城后,他的病却突然痊愈了。
汉哀帝得知消息后,即派遣大臣前去质询为何未能完成陛下所托之事,并询问其为何擅自返回长安。
张因害怕汉哀帝怪罪,遂心生一计,回禀道:“中山太后冯氏诅咒皇上与太皇太后,此事之严重,令我匆忙回来禀告!”
大臣将询问的结果报告给汉哀帝后,汉哀帝仍在考虑事情的真实性。而此时,傅太后的心中却大喜,多年的积怨终于找到了报仇的机会。于是,她立刻派遣御史前往中山国调查此事。
御史到达中山国后,立即将国内的官吏和冯太后的亲属等一百多人逮捕,并将他们分别关押在洛阳、魏郡、洛阳和钜鹿等地的监狱中。随后,他着手异地审讯这些人,准备对犯人施以严酷的刑罚。
经过数十天的调查,御史未能发现任何关于冯太后诅咒的线索。傅太后得知后,感到极度愤怒,因此派遣亲信宦官前往中山国进行深入调查。
最终,一些中山国的官员和太后的亲属被强迫招供,承认冯太后有谋逆之心,并公然诅咒皇上和傅太后。
傅太后的亲信宦官拿着招认的口供再次逼问冯太后,强迫她认罪。作为大将军之女,冯太后具有高傲的品质,绝不会屈服于压力,宁死也不会承认。
主审的宦官当面讥讽她道:“当年黑熊上殿您尚能无所畏惧,如今中山国上下已招认您的犯罪事实,您却不敢承认,这可真是怯懦,毫无血性可言!”
听了宦官的话后,冯太后心灰意冷,瞬间明白了原委。回到自己的宫殿后,她对身边的人说道:“黑熊之事乃往事久远,隔了两代帝王,这样的宫廷秘闻仍能从皇宫传出,被这些宦官小吏知晓并用来陷害我,定是有心人为之。若我不死,那人定不会罢休!”
随着时间的推移,想起曾经的傅昭仪如今已是高居太皇太后之位,而她的孙子也已成为了帝国的高位统治者。然而,对比自己作为一个小小的中山国太后,当时还是婴孩的中山王,身体还十分孱弱。在绝望之余,冯太后只能选择服毒自尽。
冯太后去世后,傅太后并未打算宽恕冯家的其他人。冯家的妹妹冯习、她的丈夫,以及冯家的弟弟和母亲都牵涉其中,导致冯家十七口人因此丧命。
冯昭仪的父亲冯奉世曾为汉朝立下丰功伟绩,后代却因出身将门、在黑熊爪下护住汉元帝,遭到傅昭仪的记恨而冤屈杀害,冯氏悲剧的根源在于其敢于反抗权威。这真是一件冤案!
在汉哀帝登基之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32年之久。当年,汉元帝的美人怀抱众多,左右逢源,恐怕未曾料到,看似温柔贤淑的傅昭仪会在32年之后,对冯昭仪全家痛下杀手,其心肠之狠毒可见一斑。
为人有材略,善事人,故下至宫人左右皆敬而礼之。傅太后既尊,后更为骄矜,与成帝母语时甚至称之为妪。然而她为人刚暴,擅长权谋之术,始终在掌控一切。
身为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过得十分逍遥,不同于傅氏和冯氏的明争暗斗。她虽然身为皇后,却不受帝王喜爱,但她有一个当太子的儿子。
随着汉元帝的三个儿子渐渐长大,身为嫡长子的刘骜尽管有着太子之尊,却逐渐不受重视,汉元帝对他也愈发疏远。后来,刘骜更是沉迷酒色,自甘堕落,这更引起了汉元帝的厌恶。
汉元帝此时更看重的是傅昭仪的儿子定陶王刘康,他不仅儒学深厚,精通音律,还时常与父皇母一起弹琴品茗,汉元帝对此深感赞叹,称刘康为知音。
汉元帝身体孱弱,常常卧病在床。每当这个时候,傅昭仪与定陶王刘康都会在旁侍奉汤药,使他感受到身为儿子的孝心。因此,汉元帝产生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然而,即便是天下至尊的帝王,太子也不是说换就可以换的。皇后王政君没有反对,但以史丹为首的群臣却坚决反对。更何况,先帝汉宣帝特别喜欢刘骜,称其为太孙。
汉元帝秉持儒家思想,深知嫡长子之位的重要性,不容轻忽。若动摇此地位,可能导致朝廷动荡,后果严重。然而,汉元帝最终仍未废除刘骜的太子之位,体现了他对这一传统的尊重。
3
公元前23年,年仅20岁的刘康离世,五年后,刘兴也离开了人世,同样年仅30岁。汉成帝刘骜继位后,因其无子,遂立刘康之子刘欣为太子。
刘骜去世后,刘欣继位成为汉哀帝。然而,刘欣离世后,王莽为了专权,不愿迎立年岁较长且经验丰富的君王入宫,而是选择将年仅九岁的刘兴之子刘衎迎入宫中,使其登基为帝,即汉平帝。
汉平帝在位五年后,被王莽毒杀。
之后,王莽拥立年仅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考虑到群臣的意见,太皇太后也同意让王莽代理天子朝政,并称其为假皇帝。
八年后,王莽逼迫姑姑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自此,他接受刘婴的禅让称帝,并改国号为新。至此,西汉灭亡!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然而王莽作为贼臣,却猖狂地篡位谋逆,达到了滔天的程度。
在“西汉王朝”的历史长河中,诸如“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等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帝王。这样看来,“汉元帝”在他们的光环之下,似乎显得过于平庸了。
汉元帝与王昭君的错过成就了流传千古的昭君出塞,这大概是人们最为熟知的事情。而他的皇后王政君却导致了西汉的灭亡。
这位帝王生于民间,他的母亲是许平君,他的父亲是刘病已。他本应与普通人无异,但因出生在帝王之家,他的性格才有了柔仁好儒的特色,这或许是他从未有人记得的最真实的写照。
#冬季旅游去哪里#
